今天是
  • 无障碍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新时代基层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

      2025-01-08

     

    新时代,基层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发展,同样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崭新的视角,注重把握人的本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不断夯实工作制度,大力培养符合时代和工作需要的检察人才,提升了检察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促进了检察思想政治工作与检察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和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几年来,我院共有17人次被省市检察院荣记个人二等功、三等功,14人次受到省市“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表彰;先后被最高检授予“集体一等功”“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连续9年荣获全省检察系统先进基层检察院,我们还连续多年保持了无违纪、无事故、无错案、无涉检上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动基层检察队伍高质量发展。

    一、确立“人本”意识和干警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最根本的标志就是以干警为本,坚持以干警为主体,彻底纠正人的缺位状况。从检察干警的角度来讲,确立干警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干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给他们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能充分认识自我,从而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最终达到对检察工作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目的。为此,一方面,我们结合检察工作关注干警的心理和情感需要,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针对干警不同需要进行分类并进行指导,为干警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我们关注干警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因素和非能力等因素方面,能力因素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干警个体的教育程度、工作阅历、思想素质、技艺水平各不相同;非能力因素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情商方面的差异和兴趣方面的差异,如兴趣、理想、动机、意志、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干警个体在思想政治水平、生活方式、体质年龄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检察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首先关注干警内在自觉与自律意识的培养。除检察工作必须的制度化管理之外,我们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念和道德的力量,并内化为干警心目中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最终影响干警的行为,达到服务于检察工作的目的。

    二、以培养“健康人格”为目标

    所谓健康人格,就是作为具体个人人格的社会和道德的标准。检察干警作为发展的个体,他们的健康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形成,不仅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检察工作和他们自身发展的重要内容。首先,从个体来讲,要实现一个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检察思想政治教育能从干警的道德需要和检察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干警的道德生活。其次,从检察工作的角度来说,若只是培养了一个具有高能力而没有健康的人格的人,就等于是给检察工作造就了一个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人,这对检察工作的宗旨和社会的和谐与安定都是潜在的威胁,更何谈为检察工作服务。因此,我们所提倡健康人格教育,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以往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和总结,实现检察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健康人格的教育,使检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能与社会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一致获得与时代主旋律相一致的品性与意蕴。

    三、建立内容与主体互动,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性化

    检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检察干警,所谓“内容与主体互动”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与检察干警之间的互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达到教育、改造干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服务、发展检察工作的任务,与此同时也促进、丰富和发展检察工作的时代内涵。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性化,就是建立在符合人性的特点和规律基础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1.以组织建设为切入点,建立检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检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支部建设为切入点,克服检察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两张皮的现象,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互动的格局。通过党组织学习、教育、文娱活动,营造和谐融洽开放的干群关系。通过各种形式交流,让领导干部与一般干警交朋友,了解干警学习、家庭、交往、心理等各种情况,给予干警特别是普通干警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帮助。既使干警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又使领导干部在与干警的交往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

    2.以谈心活动为载体,准确掌握干警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解决干警的思想问题。而干警个体思想品质、个性、心理和生理的状况千差万别,各自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导致干警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干警共性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谈心活动,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管人,以教育者自居,让人服从的思想观念,从而切实从育人的思想高度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干警利益着想,了解干警思想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干警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干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平等相待、双向沟通的方式,创新干警思想政治工作。

    3.以建立为干警办实事、办好事的长效机制为目标将关爱干警、服务干警的理念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维护一定社会的群众利益而服务的工具,思想政治工作是用思想教育的方式,反映和维护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为事实上的社会群体,谋利益的工具。因此,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工作对象的现实利益相结合,把人的利益的全面实现作为奋斗目标。我们时刻站在干警利益的立场上,从现实的“人的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注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干警的切身利益,在积极引导干警满足其精神需求的同时,努力多办、办好一些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和好事。

    四、科学管理改变人才配置弊端,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优势

    当前,按照检察改革统一部署,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实现了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分类管理。检察官是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检察人员,就是依法独立查办案件,并对案件终身负责。检察辅助人员包括检察官助理、书记员、检察技术人员和司法警察,检察辅助人员在检察官的领导下开展办案工作。另外,把办公室、政工科等以行政事务为主的人员定位为司法行政人员。检察人员分类改革后,三类人员按照各自的序列管理,从而在发展空间方面,可以使干警摆脱局限于检察机关内部竞争的窘境。目前,检察官等级已经确立,检察干警的职业待遇等保障措施也已逐步落实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基层检察人员待遇偏低的现象。

    充分发挥各类检察人员交流机制优势我国法律规定,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工作,上级检察院的检察官要承办重大疑难案件,指导下级检察院办案,要求其具有更高的职业素质和更丰富的检察实务经验,这种实务经验主要通过长期的司法实践来积累。因此,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以及检察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可以相互转任机制的建立给基层检察机关优秀人才到更大的空间和平台锻炼发展提供了机遇,有效调动了各类检察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充分发挥检察业务工作和内部管理机制优势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变了原来的办案模式,检察官的责任、权力加大。为确保案件质量,实现公正执法,我们结合实际建立了符合新时期检察办案要求的案件质量保障体系,即建立了内部规范化办案制度、案件质量考核评估制度、案件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以及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了检察公信力和司法公正权威。

    总之,“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们检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依靠人、发现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既要遵循检察队伍成长、成才和教育规律,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根据新时代检察工作任务的要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做到把思想政治工作惯穿到检察工作的全过程,真正培养干警以“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为总体要求的具有健康人格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